第655章老中街景象-《重回80:从渔村赶海到纵横大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林宇走在此时的中街,顿时有一种年代的厚重感。

    林宇揣着罐头样品,沿着中街青石板路慢慢走,眼睛始终盯着两侧的摊位与空地。

    选摊位不是找个空地方就行,得先想明白“谁会买罐头”“在哪能让这些人看见”。

    最先留意的是中街西路口,鼓楼服装商店斜对面有片空地,挨着卖暖水瓶的百货摊位。

    这里刚下电车的人多,拎着网兜、背着布包的乘客从有轨电车站出来,第一眼就能看见这儿。

    林宇蹲在路边观察了十分钟,发现每分钟至少有二十人经过,其中七成是带着孩子的家庭主妇、或是采购生活用品的工人。

    他心里盘算:家庭主妇要给家人做饭,工人想改善伙食,都是罐头的潜在客群。可没等他上前问,卖暖水瓶的大爷就摆手:“这地儿早有人订了,昨天刚交了半个月管理费,你往东边再瞅瞅。”

    往东走五十米,到了天益堂药房门口。

    药房右侧有个两米宽的空位,旁边是卖糖炒栗子的小贩。

    这里的优势很明显。

    天益堂是老字号,来抓药的老人多,陪诊的家属也常顺便买些零食日用品;糖炒栗子的甜香能吸引人流,客人等着栗子出锅时,很容易注意到旁边的罐头。

    但林宇绕着空位转了两圈,很快发现问题:药房门口的客人多是有明确目的的,抓完药就走,很少停留;而且糖炒栗子的包装容易沾手,客人手上黏着糖渣,未必愿意伸手拿罐头看样品。

    他跟卖栗子的小贩打听,对方说这空位月租不便宜,还得跟药房打招呼,“老人多的地方,你卖罐头吆喝太响,人家该有意见了”。

    再往东走,就到了中街中段的萃华金店附近。

    金店斜对面是个胡同口,胡同里连着小商品市场,胡同口有个三米宽的摊位,现在空着,旁边是卖尼龙袜子的地摊。

    林宇站在胡同口数人流,发现这里的客群更杂,有逛金店的年轻人,有往小商品市场去的学生,还有路过歇脚的工人。

    更关键的是,胡同口有棵老槐树,树下能遮阳,客人愿意停下来聊天,正好能听他介绍罐头;而且旁边卖袜子的是个年轻小伙,刚才林宇路过时,见他跟客人聊得热络,要是挨着他摆摊,说不定还能互相帮衬着吆喝。

    可他刚跟胡同口看摊的管理员搭话,就发现了隐患。

    “这胡同里人多手杂,昨天还有个卖饼干的摊位丢了两盒样品,你这罐头要是摆这儿,得时刻盯着。”管理员是这样说的。

    林宇摸了摸兜里的罐头,摊位真摆这儿,既要招呼客人,又要防着小偷,他一个人根本顾不过来。

    而且胡同口往里走就是小商品市场,里面也有卖罐头的,虽然是玻璃瓶的水果罐头,可难免会分流客人,这是他不愿冒的风险。

    继续往东,快到庆丰润帽店时,林宇的脚步停住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