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是靠解放后,省里新政府稳定了物价,打通了销路,厂子才又能正常运转,没有国,哪来的厂?这个道理,你要懂啊!” “可是爹,现在他们要收上去了,那不是一样都完了吗?”沈耀祖心中不甘。 “收上去?你怎么知道就是坏事?”沈怀仁走回书桌旁,拿起一份《汉东日报》,上面头版刊登着苏北治碱工程取得阶段性胜利、农民喜获丰收的照片, “你看看,这个陈书记来汉东之后,修水利,治盐碱,搞工业建设,哪一件不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? 他若真是那种只知道‘打土豪’的莽夫,汉东会是今天这个局面吗?” 他深吸一口气,做出了最终决定:“我相信北平的政策,更相信陈书记这个人的格局和气度。 他不是要抢,他是要带着整个国家往前走,既然国家有需要,我们沈家,不能做历史的绊脚石,更不能做只顾自家利益的守财奴。” 沈耀祖惊呆了,难以置信地看着父亲:“爹……您……您难道要……” “对。”沈怀仁重重说道,眼中闪烁着光芒,“与其等着被人‘合营’,不如我们主动献出去。 不是卖,是捐,把大华纺织厂,干干净净、完完整整地捐给国家。 我们要让所有人看看,真正的民族资本家,是什么样子,我们信的不是哪个党,我们信的是这个国家,信的是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路。” “您疯了,您这是把咱家往绝路上推啊………爹……”沈耀祖几乎要哭出来。 “糊涂,”沈怀仁厉声喝道,“留着厂子,带着对政府的怨恨跑到香江,那才是绝路。 把厂子捐了,表明我们的心迹,和政府站在一起,为国家出力,这才是沈家真正的生路和出路,这件事,我意已决,你不必再多言。” 说完,沈怀仁不再理会呆若木鸡的儿子,转身走向书房。 他打开保险柜,取出里面存放的所有账本、地契和产权文件,仔细地擦拭干净,放进一个早已准备好的深色木匣里。 他的动作缓慢郑重,似乎要有准备。 汉东省委大院里的梧桐树叶已落了大半。 陈朝阳办公室的窗户开着,带着凉意的风卷进来,吹散了桌上文件散发出的淡淡油墨味。 他正在批阅完一份关于苏北冬季大棚蔬菜推广进度的报告,脸上露出一丝显而易见的欣慰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