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一个人想要处理愤怒,需要识别自己的原始愤怒情绪,甚而识别愤怒情绪背后的心理根源。 按照精神分析师Morrison的观点,愤怒是对羞耻的一种防御方式。 羞耻是一种想让自己藏起来的感觉,甚至希望自己从地球上消失。 因为,羞耻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挫败、软弱、没有价值、没有力量。 真的是这样吗?高珮看到这里,想起了,有时候自己做的某件事情被父母取笑,甚至是拿到台面上,和邻居分享……那种仿佛整个人瞬间开始燃烧的感觉,真的叫“羞耻”吗? 看到文中说到,“羞耻者觉得自己是怪物、被孤立、不被爱……”,高珮赞同地点点头。 妈妈把自己的糗事告诉别人,被别人知道那一分钟,真的感觉没人包容自己,分分钟想快快原地爆炸。 这书实在是写的太好了!怎么这么有认同感呢!! 高珮捏起拳头,凭空锤了两下。 “他们被摧毁的自尊和价值感,试图通过愤怒的方式夺回来,重新感觉到自我的强大和坚定。” 哦!难怪自己莫名其妙要发火!这一切都是因为,父母他们不懂心理学!? 互相之间沟通方式有问题,难以互相理解?所以他们才总说,自己脾气暴躁古怪! 某一刻,高珮感觉自己,好像悟透了什么,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悟到。 高珮把自己代入文中,继续感受心理学,上面文中那位男士,也有一些羞耻的情绪存在。 这种羞耻情绪的背后,可能是某种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。 对自己内心某个方面的厌恶,会扭曲对真实自我的正常感受,产生强烈的害怕、羞耻和愤怒。 如果也有人是这样,在处理愤怒情绪之前,可能要先认清关于自我的一些负面因素,学会处理好自我概念中矛盾消极的部分。 试着去化解这些负面的自我评价,避免自我贬低或伤害的思维方式,才能有更充足的信心,去控制自己的情绪。 呼~长长的一段文字看完,高珮伸了一下懒腰。 这个心理学还真是深奥啊! 关于恰当的表达,可以从诚实地表达情绪开始。 学会私下摆脱,自己不希望的情绪,从探索强烈情绪的根源中,获得启示,同时克服自己对表达情绪的恐惧。 看到解决问题的方法,高珮赶紧提起笔,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摘抄。 【首先要学会深入觉察自己的感觉,可以在一个安静隐私的地方,练习大声说出自己的感觉。】 这个好,在家里就可以完成,在自己的房间里,用被子蒙住头,大声朝着枕头吼几嗓子,吼出来就好了,既不会太打扰别人,又不会引起妈妈的警觉不适,至少不会让别人反感。 高珮瞬间就联想到解决问题的场景。 第(3/3)页